这种颇具反叛精神的愿景最初是通过一幅葬礼画传达出来的。库尔贝以自己的出生地、邻近瑞士边境的奥南村(Ornan)为背景创作了一幅画,于1851年在巴黎沙龙上展出,并因此成名。这幅画描绘了奥南村中的一场葬礼场面,墓坑幽暗阴森,哀悼的人们只是一排幢幢黑影,旁边的神父与唱诗班不过是这一连串阴郁画面的某种延续。人群上方冒出一个十字架,看起来是矗立于远处崎岖荒凉的某个地方;更引人注意的是前景中的一条狗,它的眼神投向了别的方向。过去数百年间的画家都将死亡展现为救赎或悲剧。但库尔贝笔下的死亡什么都不是,只是冷冰冰的虚无,是一具尸体被投入幽深阴冷的地洞中。
▲ 《海浪》,古斯塔夫·库尔贝,1869年,布面油画,112厘米×114厘米。柏林国立美术馆
这也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定义:绘画就是这样,就像是生活本身,并不会屈从自古以来学术、宗教与皇权设定的尊卑礼仪;它既不是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主义,也不是宗教信仰带来的心灵超越,而是辛苦与单调的日常劳碌。
库尔贝与透纳是两位截然不同的画家——库尔贝也画人物,但很少沉迷于幻象或神话,但两人的现实主义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特别是海景图:他们笔下的大海都不是蓝色的。与此同时,也出现了其他一些直接反映自然印象的作品,例如约翰·康斯特布尔的作品描绘了光的移动、水的纹理、树的质感,还有云朵翻涌、天光明媚的万千气象。皇家艺术学院院长、画家本杰明·韦斯特曾给年轻的康斯特布尔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:“你画的天空……应该力求体现亮度……我并不是说你不能画那些浓云密布的阴沉天空,但即便是最黑暗的效果也离不开亮度。你所画的应该是银子般的黑暗,而不是死气沉沉的铅板或石板。”[473]